“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這些神秘又陌生的詞您聽說過么?您想知道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些讓很多人都似懂非懂又很好奇的概念出現在一份由我國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歷時2年多形成的路線圖中。
15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提出了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其中就包括尋找外星生命。
中外學者通過空間科學衛星繪制出了一張迄今最精確、最細致的銀河系旋臂結構圖,無數關于銀河系的疑問都蘊藏其中。這些問號的解開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對于太空的探索跟我們普通人有什么聯系呢?其實,關系還挺大。
隨著空間科學各領域的知識積累和成果轉化,眼下已經帶動了一些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發展。比如:
太陽物理和空間物理研究,對保障地面大型設施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空間地球科學研究為預測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資源、環境、污染、災害等急迫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手段;
從空間生命科學研究中獲得的創新生物材料、藥物和醫療技術,可以提高農、林產業水平,促進人民健康;
在微重力下開展的一系列研究,為節能減排、優化地面工業生產工藝、合成與開發新材料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