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三樓會堂召開,對獲得2023年度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2023年,青島市共有109個項目(人選)獲獎,其中市科學技術最高獎1人,自然科學獎14項,技術發明獎5項,科技進步獎84項,國際合作獎4人,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1項。
青島旗幟鮮明支持企業創新,引導企業聚焦重點產業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企業牽頭或參與項目達62個,占比達69.7%。在青島市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獲獎成果達71項,占獲獎項目總數的68.9%。交通運輸領域,青島新前灣集裝箱公司通過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可控,擺脫國外技術產品壟斷,打造了業內首個“全鏈全時監測+隱患事前預警+故障自動處理”標準的智能運維、測試一體化平臺,支撐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連續十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累計產生經濟效益超14億元,榮獲特等獎。智能家電領域,海爾智家通過泛終端操作系統,AIoT算法和國產化芯片設計等融合創新,構建了高端智能家電產業全球引領的數字技術底座,助力中國家電行業在國際市場持續引領做出重要貢獻,榮獲特等獎。
獲獎項目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合作項目達54項,占獲獎項目的一半以上,其中一等獎產學研合作項目占比達61%,涌現出一批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切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難點堵點的典型案例。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糖工程藥物科技成果轉化團隊獲青島市首個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該團隊遵循產業需求導向,堅持產學研大協作,推動“藍色藥庫”開發,成功轉化了抗腫瘤新藥BG136、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甘露特鈉GV-971和抗宮頸癌Ⅱ類醫療器械TGC161等系列原創性成果。團隊累計促成成果轉化項目210余項,為國內110余家單位提供技術支撐,累計技術合同交易額超10億元,在推動海洋藥物成果落地轉化、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青島大學校長魏志強面對復雜領域、巨量數據“感知—存儲—計算”難的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和技術挑戰,研發了“聲—光—電—磁—振”等新型感知技術,發明了“高精分”系列高端傳感器,突破萬到千萬級超大規模并行計算瓶頸,研發建立可重構、自演進智能信息平臺,助推全球領先的大科學裝置、超算中心等2個國家級平臺落地青島,相關成果應用到智慧海洋、智慧交通和智慧家庭等多個產業領域,累計帶動經濟效益產出近百億,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王慶剛研究員針對高性能輪胎橡膠“卡脖子”技術,帶領團隊創制了鐵系梳枝丁戊橡膠新材料,發明了穩定工業化生產與輪胎應用技術,實現國際首次萬噸級工業化試生產和萬條高性能輪胎制造示范,為青島市橡膠輪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此外,從獲獎人員年齡看,獲獎人員平均年齡為42.7歲,其中45歲及以下人員占比77%,青年科技人才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通訊員 李慧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